8月17日至8月 31日,“历史烙印,红色印记”红色寻迹团社会实践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而富有意义的红色文化寻访活动。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力,广泛征集红色文化资料,并先后走访多处红色教育基地,以实际行动感悟历史、传承精神。
活动首日,团队成员积极投入前期准备工作,通过线上检索与线下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搜集涵盖红色历史的文献、图片与实物资料,为后续实地探访奠定了坚实基础。资料的系统整理与分析,不仅提升了团队成员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也为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8月19日,团队成员吴月文去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4团红色军垦艺术体验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该基地位于184团老四连的基地中,陈列着老一辈军垦人使用过的走马灯、粮票、拓荒工具和珍贵照片。吴月文表示:“这些实物无声却生动地记录了军垦战士艰苦奋斗的岁月,展现出他们为建设美丽新疆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
8月20日,队员田浩言来到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的王光祈纪念馆。王光祈先生作为五四时期著名社会活动家、音乐家,早年积极参与进步运动,是《每周评论》等重要刊物的撰稿人,更与李大钊等人共同发起“少年中国学会”。他虽远赴德国研习音乐,却始终心系祖国,以音乐与文化为媒介,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他“坐冷板凳,做热心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队员。
(图为田浩言参观王光祈纪念馆)
8月26日,团队成员张智、司童童和高传净共同走进成都市人民公园,重点学习了川军出川抗日和保路运动的历史,瞻仰了庄严肃穆的川军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当晚,队员们开展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走访和史料学习,自己不仅拓宽了视野,也更加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8月29日,队员张芷寒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烈士陵园。陵园内安息着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在德昌烈士纪念馆,一幅幅照片、一件件遗物,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张芷寒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必须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
(图为张芷寒前往烈士陵园)
此次“历史烙印,红色印记”红色寻迹团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队员们通过连日的学习与走访,增强了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提升了历史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成员们表示将把此次实践的收获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